新闻中心

【岭南文史】筑路新疆的广东子弟兵(下):伟哉!边疆风雪犹忆南粤好儿郎

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何文涛 通讯员 任海虹

本月上旬,文史伟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筑路新疆独库公路正式实施冬季封闭。这条纵贯天山南北、新疆开凿难度极高的广东弟公路,就此进入每年长达8个月的兵下边疆“冬眠期”。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监测显示,风雪独库公路今年开放4个多月,犹忆车流量超过372万辆次、好儿人流量超过705万人次。岭南郎

欣赏美好风景之余,文史伟我们怎能忘记,筑路50年前开工建设的新疆过程中,有多少新中国建设者为筑路伟业而流血搏命!广东弟全长562.75公里的兵下边疆独库公路,先后有上千名广东子弟兵参与建设,历经10年建设全线贯通,不仅是交通的命脉,而且逐步成为今日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网红公路,让沿线父老乡亲搭上了“农文旅商融合快车”。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与羊城晚报记者挖掘、回溯英雄往事,于9月27日在“岭南文史”栏目独家刊发《筑路新疆的广东子弟兵(上):壮哉!他们从温润岭南挺进严寒天山》,披露上千名广东籍子弟兵挺进天山、投身独库公路伟业的光辉历史,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作为下篇,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寻访当年参与此伟大壮举的广东子弟兵,听年过花甲的他们讲述当年奋战在天山深处的感人故事。

廖加战:五年筑路艰苦远超想象

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的老兵廖加战,带着他精心保存了40多年的相册和2007年首次重走独库公路的录影光盘,从清远连州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广州,向记者讲述他的独库公路故事。

1974年至1983年独库公路建设期间,来自广东省和平、五华、兴宁、阳春、信宜、连州、阳山、连南8个县市的1000余名战士,在巍巍天山留下了南粤子弟兵的足迹。1978年3月,刚满18岁不久的廖加战应征入伍,和200多名连州青年一起来到天山脚下。他在新疆天山的独库公路工地,一待就是5年。

这是廖加战第一次离开家乡连州,便来到了万里之外的那拉提草原新兵连驻地。“那时那拉提还叫东风公社,初春三月天,山上的雪还有两米多高。”廖加战回忆,当时广东小伙子们面对的新兵连营房是“地窝子”(西北地区一种较简陋的居住方式),一时间,大家都不想从卡车里下来。虽然廖加战从小生活在粤北山区,但独库公路建设环境的艰苦还是远远超出想象。但新兵连指导员对他们说:“我们来这里是保家卫国、建设边疆的,不是来享福的,就是要吃苦耐劳、奉献青春。”

随后,廖加战当上了新兵连里的通信员。当时,新兵要和外界亲友联系只能写信,他跟着老兵学会了骑马,负责每周从连部到团部交接一次信件。第1周、第2周,收到的信不算多;第3周、第4周包裹多了起来,“第2个月收到的都是大包裹,因为大家纷纷写信请家里寄点家乡土特产来”。包裹一多,廖加战就只能用毛驴拉板车运回连部,这也是他人生头一回见到毛驴,还闹出过自己饿着肚子、“让毛驴吃白面馒头”的笑话。不久,廖加战被分配到汽车连,他勤快耐劳,人也好学,备受上级好评,多次受到连嘉奖、营嘉奖。

2007年是廖加战退伍离开新疆天山25周年。当年9月,他和其他几位战友相约重走独库公路,这也是他们离开新疆后首次重回当年建设的地方。廖加战一上车就坐在副驾驶位置,架起摄像机记录,一口气拍摄了27盘录像带:“我要把独库公路起点的独山子大峡谷,到沿途的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草原,再到终点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一草一木都拍下来,刻成光盘,让战友都可以分享,也让家人们一同见证!”这张光盘,后来也成为众多筑路老兵们最想得到的纪念品。

邓龙辉:“情书王子”曾写下出征遗书

邓龙辉现已退休,他在广州番禺家中珍藏着170多封信件,那都是他当年在新疆修路时写给女朋友、也是后来妻子的信。“当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尽量不提施工的艰难,多分享一些军中生活的趣事。”曾被战友们戏称为“情书王子”的他平淡地说起信中内容,依然让人感觉到当年从军筑路的不易。

因为心中一直有从军的梦想,1978年初,已经入党的邓龙辉辞去梅州兴宁县径心公社新洲大队的干部职务,从春暖花开的南国来到冰天雪地的西北边陲新疆。他说,置身艰苦的环境之中,一开始的惊奇与新鲜感很快荡然无存,甚至有些懊恼。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选择勇敢面对现实。1982年初春,邓龙辉当上了排长。连首长命令他带领3名推土机操作手徒步12公里,到一个机械停放点,组织推土机清除道路积雪。这12公里的路程是一处山沟地形,两边的山上积雪很厚,随时有发生雪崩的可能。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危险,但军令如山,他义无反顾。出发前,他写了一份遗书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邓龙辉说,由于道路积雪厚,徒步行进非常吃力,消耗体力惊人,12公里的路程走了6个多小时,途中就发生了两次雪崩,但依然按时完成了道路除雪任务,确保大部队顺利上山施工。因为这件事,他受到连首长的表扬,年终总结时连队还为他请了功——个人三等功。

1985年初夏,天山独库公路玉希莫勒盖隧道北口49公里便道大弯处,几万立方米的积雪突然从山顶崩塌,堵住了通往隧道南口以及团部的通道。时任某部一机连一排排长的邓龙辉,奉命组织两台推土机赶赴雪崩路段清除积雪,让道路尽快畅通。当时,他站在推土机操作手一侧指挥作业,好不容易清理出一半多被堵的路段,突然遭遇倾泻而下的几千立方米积雪!

“都被雪崩瞬间打蒙了,仅仅几秒钟我就被卷进雪堆,脑子一片空白……没有疼痛,不知恐惧,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生死一瞬间的惊心动魄,在将近40年后,依然让邓龙辉难以平静。

万幸的是,雪崩巨大的推力把邓龙辉和身边的推土机一起掀推到四十多米开外的山坡处,人没有被深雪完全掩埋,也没有被推土机砸到。“战友们奋力拼搏,把我从雪堆中挖了出来。听见他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声,看见他们挂在脸上结了冰的泪珠,巨大的感激融化了我。”

一年后,此路段再次发生大雪崩,积雪又从山顶倾泻而下,大卡车及推土机瞬间被埋在雪垛中,6位战友不幸牺牲。三个月后,邓龙辉的妻子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来这里探亲,住在那拉提营房。当时,妻子一再要求去天山上看看风景,心有余悸的邓龙辉一直没答应。

1987年年末,邓龙辉转业回到广东。2016年夏天,他与8位广东籍战友相约重走天山路。这一次,他带着妻子来到了当年遇险的大致地方,他久久无言,“我已经记不得被大雪吞噬的是哪个山坡,耳边除了雪崩的咆哮声,就是战友的呼唤声”。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他祭奠长眠的战友:“天山筑路的峥嵘岁月,是我此生最为深刻和引以自豪的十年光辉历程。”

董乾启:服务“基建铁军”转战南北

董乾启是当年前往天山筑路的广东子弟兵里,唯一一位在部队经选拔考核进入大学读书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归队,继续奋斗在边疆筑路一线,直至1992年才奉调回广东工作。

从小就爱好文学的董乾启,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1978年年初,听说部队来征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家乡阳春出发,经历近半个月的长途奔波,来到冰天雪地的天山公路工地。”董乾启感慨,当年建设条件艰苦,且不说官兵们需要徒手开辟公路,粮食物资也是极度短缺。他记得,有的战士当兵四五年从未下过山,直至退伍回家乡。

天山深处冰峰连绵,终年不化,但筑路工地上总是热火朝天。一线部队每个团负责100多公里的筑路任务,董乾启记得许多细节:当时天天和石头打交道,身上的衣服被磨得破破烂烂,就在腰间系一根绳子,或者用导火线当腰带;风钻打爆破孔时,粉尘极大,战士们认不出谁是谁。直到开山大炮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石山被“搬走”半边,路基初见雏形,大家才狂喜,大喊“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时,连队破天荒杀了一头大肥猪庆祝,董乾启和战友们都说,这就是过大年啊。

在独库公路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施工,塌方、雪崩等事故经常发生。董乾启难以忘记,1979年9月25日凌晨,玉希莫勒盖三号隧道工地上的队伍正准备下撤到营地休整,却突遇雪崩。当时离洞口近的机修排帐篷被雪堆埋没,河南籍连长一边痛哭一边指挥救援……广东信宜籍战士罗新荣就在这次雪崩中牺牲,阳春籍战士江远文也因为被埋在帐篷里、一氧化碳中毒差点丧命。

战士们就是顶着这样巨大的危险和困难,不断掘进、不屈奉献。有一副当年在天山公路工地上流传的对联,董乾启至今还能脱口而出:“上联是: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下联是: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40多年后,一字一句,依然铿锵有力!

独库公路全线通车后,筑路大军成为我国的基建铁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承担众多急难险重任务。董乾启又随部队继续修建昆仑和布公路、天山大山口水电站。两大工程竣工在即,董乾启还未畅饮庆功酒,就响应开赴开发大西北另一战场的号令,转战六盘山,到红军长征时翻过的这座名山下,打响“让西部高等级公路穿山而过”的新战役……

访谈:让更多人关注“老广”建设新疆的事迹

张力方(新疆粤新民族情援疆纪念馆馆长)

羊城晚报:据您了解,广东子弟兵参与新疆的解放和建设的情形有哪些?

张力方:广东子弟兵服务新疆早已有之: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向新疆进军,其中就有广东籍子弟兵;当时,还有一批随陶峙岳将军和平起义后化剑为犁的广东籍官兵;随后,另有一批应征入伍的岭南大学学生兵,转调进疆。之后,又陆续有大批知识青年通过参军、部队复员转业、兵团招干等途径入疆;直到1974年,新疆天山独库公路开工建设,先后有千余名广东子弟兵参与其中。

不同时期的广东子弟兵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在和平解放新疆、剿匪和国防公路建设的壮举中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例如,出生在广东开平赤坎镇华侨工人家庭的关欧洛,1949年随部队进驻南疆喀什,扎根30年,直至生命的终点。王震将军在唁电中评价他:“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英勇战斗,以及在党政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国家需要,广东的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在远离家人、远离繁华的天山深处,勇敢地挥洒血汗、奉献青春,多人立功、受奖、提干。可以说,广东子弟兵敢打敢拼,为家乡争了光。

羊城晚报:您和钟晓阳两位热心大姐,自发为挖掘和传扬筑路天山的广东子弟兵故事做了大量工作,也是一段佳话。

张力方:当初,我们新疆粤新民族情援疆纪念馆驻广州工作站站长钟晓阳大姐发现“筑路天山广东老兵”的线索后,就找到我,决定要一起投入这个题材。我和钟晓阳大姐结伴,自费数万元在广东连续60天走访了筑路老兵,记录、采集老兵们珍藏的大量实物和资料,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至今依然震撼着人们。

当年全国有十几个省市子弟兵参与独库公路的建设,目前只有广东省整理完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字材料、出版《筑路天山的南粤老兵画册》,我们发掘整理的广东子弟兵援疆的很多实物和资料,如独库公路建设时的军服、证书、笔记、照片等,已被广东省档案馆和独库公路博物馆收藏。老兵们重返天山独库公路,还把自己的爱人、家人后代带来新疆,不仅是缅怀当年的青春热血,也是粤疆两地情谊的传承,激励青年人心系边疆、接续奋斗。

羊城晚报:近年来,“老广”投身边疆建设的感人事迹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张力方:是的,我们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广东省政协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在与新疆文史工作者的交流过程中,得知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进疆的“老广”们建设边疆的感人事迹,也多次与我们联系、探寻,并将广东老兵参与独库公路建设的历程,纳入了他们编印的《从岭南到边疆——20世纪50—70年代广东人援疆“三亲”史料》一书。这让广东人在新疆的奉献往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扬,一起讲述中华儿女艰苦创业和民族大团结的故事。

延伸:筑路天山 情牵公益

从军筑路的经历,让从天山退伍回到岭南的老兵们重情重义,守望相助。廖加战在家乡连州创业,颇为成功。2016年,他偶然发现,曾参与修筑独库公路、荣立三等功的连州战友陈卫星因筑路致残,退伍返乡后生活极其困难,却没有怨天尤人,还努力为村里做事。廖加战带头捐款,和各界一起共筹集了30多万元为陈卫星建新房,乔迁之时,来自广州、连州等地的独库筑路战友也纷纷表达祝福。今年1月,陈卫星病逝,廖加战又忙前忙后为其操持家事,承担陈家孩子未来的读书和生活费用。

除了帮扶战友,廖加战时刻不忘回馈社会。他已连续20多年,出资80多万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也倡议很多同行和成功人士加入到爱心行列。现在,他们团队每学期资助优秀贫困学生175人、每人受惠约6000元。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2024年7月29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筑路天山、情牵公益的廖加战就是其中一员。

上一篇:受台风“潭美”影响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航线或于26日中午前后停运 下一篇:!!!产品栏目未指定文章/信息库!!!

Copyright © 2025 lana電子煙官網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